24.樊树志在《国史十六讲》中说:“政治与血缘的结合,看似牢不可破,其实不然。既然周天子授土授民给诸侯叫做‘建国’,诸侯授土授民给卿、大夫叫做‘立家’,因此对于士、庶民而言,就有‘国’与‘家’的对立,他们把自己的宗族称为‘家’,只知效忠于‘家’,而不知效忠于‘国’。”材料表明( )
A.分封制隐含着国家分裂割据的因素 B.宗法制与分封制是互为表里的关系
C.宗法制是古代中国政治制度的核心 D.分封制在历史上的作用是弊大于利
25.图
7印文为秦篆字体,右上起交叉读“小厩南田”四字。此印是秦至汉初管理官田的印章。这表明当时( )
A.秦朝以来建立了森严的官僚政治
B.汉承秦制汉代一贯采用篆体书法
C.土地国有制井田制已经土崩瓦解
D.秦至汉初土地所有制的形式多样
26.“王者不可以不知天……天意难见也,其道难理。是故明阳阴入出实虚之处,所以观天之志。辨五行之本末顺逆,小大广狭,所以观天道也”,这段史料体现的思想主张是( )
A.荀子:制天命而用之 B.董仲舒:天人感应
C.荀子:天与人不相胜 D.董仲舒:三纲五常
27.19世纪后期报刊上诸如《论中西历之所以不同》、《中西饮食异宜说》、《论中西民情不同》、《中西政情之别》一类文章屡见不鲜。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中西比较的范围在逐渐扩大,涉及政治、经济、文化、军事、外交、习俗、法律、思想、学术等各个领域。这一现象表明中国知识分子( )
A.放弃了儒家是古非今的传统观念 B.突破了“中体西用”思想的束缚
C.知识结构与认知空间的重大变化 D.传统思维方式发生了重大改变
28.1923年,孙中山在《中国革命史》一文中曾自述其思想的传承:“余之谋中国革命,其所持主义,有因袭吾国固有之思想者,有规抚欧洲之学说事迹者,有吾所独见而创获者。”其中“因袭吾国固有之思想者”主要是指( )
A.民族主义 B.民权主义 C.民生主义 D.民主主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