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四 王安石变法
(时间∶100分钟 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1.北宋政权建立后,巩固皇权首先着眼于(  )
A.完善中央机构B.加强控制武装C.完善地方政权D.扩大统治基础
2.从下表中,得出的信息是(  )
    
        
            | 年代 | 岁入(缗) | 岁出(缗) | 
        
            | 真宗天禧 末年(1021) | 150850100 | 126775200 | 
        
            | 仁宗皇祐 元年(1049) | 126251964 |   | 
        
            | 英宗治平 二年(1065) | 116138405 | 120343174 非常费:11521278 | 
    
 
A.北宋时财政入不敷出,导致积贫
B.养兵、养官的巨额费用是国库空虚的主要原因
C.“三冗”、“两积”引起社会危机
D.对辽和西夏的战争耗费及高额赔款是财政危机的因素之一
3.宋太祖实行重文轻武的政策,但北宋兵额却渐增,建国初20万人,宋仁宗时140多万人,这说明(  )
A.边患日趋严重B.立国政策改变C.军人地位上升D.藩镇拥兵自重
4.“宋开国时,设官分职,尚有定数,其后荐辟之广,恩荫之滥,杂流之猥,祠禄之多,日增月益,遂至不可纪极。”范仲淹为此进行改革,主要是针对(  )
A.冗官问题 B.冗费问题 C.冗兵问题 D.边患问题
5.宋辽边境“生育藩息,牛羊被野,戴白之人(白发年迈之人),不识干戈”。这说明澶渊之盟(  )
A.削弱了北宋的军事力量        B.使辽的统治趋向腐朽
C.促进了北方畜牧业的发展            D.使宋辽维持了的和平
6.范仲淹在《岳阳楼记》中说道“先天下之忧而忧”。北宋中期,士大夫忧患意识的形成因素不包括(  )
A.土地兼并,贫富分化                   B.财政危机,积贫积弱
C.辽夏威胁,边患严重                   D.权臣当政,政局动荡
7.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心态在北宋进行的改革是(  )
A.王安石变法            B.庆历新政        C.仁宗变革        D.军事改革
8.王安石的富国之法中,体现政府对国民经济宏观调控能力的是(  )
A.市易法                   B.方田均税法            C.均输法                   D.募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