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课 二战后的苏联经济改革
【课程标准】
1、了解赫鲁晓夫改革、勃列日涅夫改革的主要内容
2、了解戈尔巴乔夫改革的主要内容与后果。
一、赫鲁晓夫改革
1.背景:⑴斯大林模式妨碍了生产力的进一步发展;
⑵赫鲁晓夫稳固了最高领导地位;1956年苏共二十大上作批判斯大林的“秘密报告”。
2.措施:
⑴经济:①农业:A.取消农产品的义务交售制,实行收购制,提高收购价格,增加农民收入;
B.鼓励发展家庭副业,扩大集体农庄和国营农场的自主权;
C.大规模开垦荒地,提高粮食产量,提倡种植玉米。
经济改革的重点放在农业方面
②工业:A.废弃部门管理体制,将部分中央企业的管理权下放给加盟共和国;
B.给企业部分权利;
C.一定程度上承认企业和个人的物质利益,调动生产者的积极性。
⑵政治:平反冤假错案;破除对斯大林的个人迷信,强调集体领导原则。
3.败因:没有真正触动斯大林模式。
4.评价:⑴积极:一定程度上冲击了斯大林模式,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⑵局限:①对斯大林模式缺乏科学认识,未能从根本上突破这一模式。
②加之赫鲁晓夫本人喜欢浮夸冒进,自己也搞个人崇拜,最终导致改革失败。
③对斯大林的批判,在客观上有利于破除迷信,又造成了人们的思想混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