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用户登录   新用户注册  忘记密码  账号激活
您的位置:教学资源网 >> 试卷 >> 语文试卷
高中语文编辑
江苏省沭阳县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调研测试试题(语文)
下载扣金币方式下载扣金币方式
需消耗5金币 立即下载
40个贡献点 立即下载
1个黄金点 立即下载
VIP下载通道>>>
提示:本自然月内重复下载不再扣除金币
  • 资源类别试卷
    资源子类期中期末
  • 教材版本不限
    所属学科高中语文
  • 适用年级高二年级
    适用地区全国通用
  • 文件大小974 K
    上传用户b-box
  • 更新时间2021/1/19 13:34:22
    下载统计今日0 总计1
  • 评论(0)发表评论  报错(0)我要报错  收藏
0
0
资源简介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岳阳楼记》结尾处的微斯人,吾谁与归,范仲淹感慨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者太少,乐以天下,忧以天下者太少,以致自己缺少同道。该处情志抒写,不仅是为岳阳楼作记,也是范仲淹表明心志的人格写照,宋仁宗阅读后慨然称颂。此文成为散文典范,既在于其文笔优美,更在于其中蕴含的深厚的思想内涵,尤其是由览物而引发的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触及了中国哲学的格物认知。

人与物的关系,是中国哲学思考的主要命题,其要义在于思考人如何对待外部事物。物,是人自身之外的客观存在,是人生不带来死不带去的自然世界,包括金钱、物品、职位、名利等。儒家站在社会秩序中观察人与物的关系,认为人要善假于物;道家站在自然世界中观察人与物的关系,认为人要无待于物。要假于物,便要分清物的事理与本末,这是格物意识的来源;无待于物,便要放弃对物的依赖,不必聚焦于物的区分,这是齐物观念的基础。《荀子》《庄子》在建构学说时,不约而同将人如何看待外物作为立论的基础,可见人与物的关系,是早期思想家建构学理的基础命题。

相关资源高级搜索
  • 暂时没有相关评论

请先登录网站关闭

  忘记密码  新用户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