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末跟踪测评
(时间:90分钟 满分:110分)
一、选择题(1~7为单选,8~10为多选,每小题5分,共50分)
1.牛顿时代的科学家们围绕万有引力的研究,经历了大量曲折顽强而又闪烁智慧的科学实践.在万有引力定律的发现历程中,下列叙述不符合史实的是 ( )
A.开普勒研究了第谷的行星观测记录,提出了开普勒行星运动定律
B.牛顿将行星与太阳、地球与月球、地球与地面物体之间的引力规律推广到宇宙中的一切物体,得出了万有引力定律
C.卡文迪许在实验室中比较准确地测出了引力常量G的数值
D.根据天王星的观测资料,哈雷利用万有引力定律计算出了海王星的轨道
D 解析 开普勒总结出了行星运动的三大规律,选项A正确;牛顿将行星与太阳、地球与月球、地球与地面物体之间的引力规律推广到宇宙中的一切物体,得出了万有引力定律,选项B正确;牛顿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卡文迪许在实验室中比较准确地测出了引力常量G的数值,选项C正确;英国人亚当斯和法国人勒维耶根据万有引力定律推测出海王星的轨道和位置,柏林天文台年轻的天文学家伽勒和他的助手根据勒维耶计算出来的新行星的位置,发现了第八颗新的行星——海王星,选项D错误.
2.2018年1月31日晚,月球位于近地点附近,“蓝月亮”刷爆微信朋友圈.月球在如图所示的近地点、远地点受地球的万有引力分别为F1、F2,则F1、F2的大小关系是( )

A.F1<F2 B.F1>F2
C.F1=F2 D.无法确定
B 解析 根据万有引力定律F=G,由于近地点的轨道半径小于远地点的轨道半径,所以F1>F2,选项B正确.
3.科学研究表明地球的自转在变慢.据分析,地球自转变慢的原因主要有两个:一个是潮汐时海水与海岸碰撞、与海底摩擦而使能量变成内能;另一个是由于潮汐的作用,地球把部分自转能量传给了月球,使月球的机械能增加了(不考虑对月球自转的影响).由此可以判断,月球绕地球公转的( )
A.速度在增大 B.角速度在增大
C.周期在减小 D.半径在增大
D 解析 根据题意知月球的机械能增加,其轨道半径要增大,选项D正确;由v=知其线速度减小,选项A错误;由ω=知其角速度减小,选项B错误;由=知周期增大,选项C错误.
4.2016年11月22日,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了“天链一号”的第四颗地球同步卫星,它可以为低轨道的“天宫二号”提供信息数据中转服务.则该地球同步卫星( )
A.可以在西昌上空相对地面静止
B.线速度比“天宫二号”大
C.角速度比“天宫二号”大
D.向心加速度比“天宫二号”小
D 解析 地球同步卫星的轨道平面与地球的赤道平面重合,不可能在西昌上空相对地面静止,选项A错误;根据v=,“天宫二号”的轨道半径小,线速度大,选项B错误;根据ω=,“天宫二号”的轨道半径小,角速度比同步卫星大,选项C错误;根据a=,“天宫二号”的轨道半径小,向心加速度比同步卫星的向心加速度大,选项D正确.
5.如图所示是“嫦娥三号”奔月过程中某阶段的运动示意图,“嫦娥三号”沿椭圆轨道Ⅰ运动到近月点P处变轨进入圆轨道Ⅱ,“嫦娥三号”在圆轨道Ⅱ上做圆周运动的轨道半径为r,周期为T,已知引力常量为G,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由题中(含图中)信息可求得月球的质量
B.由题中(含图中)信息可求得月球第一宇宙速度
C.“嫦娥三号”在P处可自动变轨
D.“嫦娥三号”沿椭圆轨道Ⅰ运动到P处时的加速度大于沿圆轨道Ⅱ运动到P处时的加速度
A 解析 万有引力提供向心力,G=mr,得M=,故选项A正确;万有引力提供向心力,G=m′,得v=,由于不知道月球半径,所以不能求得月球第一宇宙速度,故选项B错误;椭圆轨道和圆轨道是不同的轨道,“嫦娥三号”不可能自主改变轨道,只有在减速后,做近地运动,才能进入圆轨道,故选项C错误;“嫦娥三号”沿椭圆轨道Ⅰ运动到P处时和沿圆轨道Ⅱ运动到P处时,所受万有引力大小相等,所以加速度大小也相等,故选项D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