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对中国古代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演变的规律性认识
1.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与发展是由封建社会的经济基础决定的:自然经济具有很强的分散性,必须有一个强有力的中央政府来维护这一经济基础,维护国家的统一和社会的稳定,从而维护封建统治。
2.中国古代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过程中伴随着两大矛盾:一是君权与相权的矛盾,二是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的矛盾。两者的发展趋势是:君权不断加强,相权不断削弱直至被废除;中央权力不断强化,地方权力不断削弱。
3.对中国古代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评价:从整个历史进程来看,具有双重性。一般而言,在封建社会前期,其积极作用是主要的;在封建社会后期,其消极作用是主要的,尤其是明清时期,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强化严重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和社会进步。
 二、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的演变
 二、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的演变
1.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的沿革
    
        
            | 朝代 | 地方行政制度 | 意义 | 
        
            | 西周 | 分封制 | 有利于扩大疆域,拱卫王室 | 
        
            | 春秋 战国 | 郡县制出现 | 有效地控制地方,加强中央集权 | 
        
            | 秦朝 | 郡县制确立                         | 
        
            | 元朝 | 行省制创立 | 有利于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巩固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是中国省制的开端 | 
    
 
 
2.中国古代加强地方管理采取的措施
(1)分化事权,相互牵制。例如:北宋派文臣做知州,又设立通判监督知州。
(2)划分适当的行政区域。例如:秦朝实行郡县制;元朝实行行省制度。
(3)加强监察。例如:汉代设刺史监察地方。
 三、中国古代中央官制的变化及影响
  三、中国古代中央官制的变化及影响
 
    
        
            | 朝代 | 官制 | 宰相职权变化 | 影响 | 
        
            | 秦朝 | 以皇帝为中心,设三公九卿 | 开始设立丞相辅佐皇帝处理政务 | 相互配合,彼此牵制,强化皇权 | 
        
            | 汉朝 | 设中朝,重用侍从,参与国家大事 | 宰相职权由决策、行政、司法三权于一身变为执行机构 | 削弱相权,强化皇权,形成中外朝制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