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前期思想解放的历程
    
        
            | 历程 | 代表人物 | 指导思想 | 主要内容 | 
        
            | 第一阶段: 从鸦片战 争到甲午 中日战争 | 林则徐 魏源 曾国藩 | “师夷长技 以制夷” “中体西用” | 用西方先进科学技术维护封建统治,挽救民族危机,对西方的学习停留在器物的表层阶段,对封建文化的根基未有任何触动 | 
        
            | 第二阶段: 从甲午中 日战争到 辛亥革命 | 康有为 梁启超 孙中山 | 自由平等、 民权、民 主共和 | 康有为、梁启超主张伸民权、设议院,维新变法,实行君主立宪。不仅要学习西方科学技术,还要学习政治制度,通过发展资本主义挽救民族危机。孙中山主张民族、民权、民生的三民主义,暴力推翻清政府。虽然此时已发展到学习西方制度的深层阶段,但对封建文化没有进行全面彻底的批判 | 
        
            | 第三阶段: 新文化运动 | 陈独秀 李大钊 鲁迅 | 前期提倡民主与科学,后期宣传马克思主义 | 前期彻底否定了封建传统思想,清算了封建制度的根源;后期宣传马克思主义。向西方学习已发展到思想文化层面,在广度和深度上都超过了以前任何一个时期。但存在绝对肯定和绝对否定的错误倾向,前期也没有与工农群众运动相结合 | 
    
 

近代中国向西方学习的特点
(1)学习内容:经历了从学习器物到学习制度,再到学习思想文化的过程,体现了中西文化的激烈碰撞,呈现出新旧过渡的特点。
(2)学习过程
①经历了由鸦片战争前盲目排外到鸦片战争后被动接受(林则徐、魏源和地主阶级洋务派),再到甲午中日战争后主动选择(维新变法运动、辛亥革命和新文化运动)的过程。最终中国共产党选择了马克思主义作为拯救国家、改造社会的思想武器。
②各进步思想间体现出继承与发展的关系。
(3)主题:救亡图存。近代前期中国向西方学习的过程也是近代中国社会各阶层探索救亡图存道路的过程,学习西方与抵御侵略相关联、思想启蒙与救亡图存相结合,具有爱国进步的意义。
(4)学习目的:实现中国的独立、民主和富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