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点一 从参军戏到元杂剧
1.原始歌舞
(1)产生:原始社会。
(2)发展:春秋战国时期出现了专门艺人,称为优伶。
2.参军戏
(1)产生时间:唐朝。
(2)特点:诙谐幽默,妙趣横生。
3.元杂剧
(1)形成:宋金时期形成,是一种专为表演故事而服务的演出形式。
(2)特点:在宋金杂剧的基础上发展起来,具有严格体制和独特艺术风格。
(3)代表人物
    
        
            | 作家 | 作品 | 评价 | 
        
            | 关汉卿 | 《窦娥冤》 | “元曲四大家” | 
        
            | 郑光祖 | 《倩女离魂》 | 
        
            | 马致远 | 《汉宫秋》 | 
        
            | 白朴 | 《墙头马上》 | 
        
            | 王实甫 | 《西厢记》 | 
    
 
 
易错提醒 元曲≠元杂剧
元杂剧是一种戏剧形式,融合宋金以来各种表演艺术而形成。广义的元曲,包括元代杂剧和元代散曲两大类。
 
知识点二 “近代百戏之祖”——昆曲
1.兴起
(1)元朝末年,在江浙一带兴起了南戏,到明代发展为传奇。
(2)明中期,逐步形成地域色彩不同的各种声腔。其中,以弋阳腔、海盐腔、余姚腔、昆山腔影响最大。
(3)嘉靖年间,魏良辅对昆山腔加以改革,形成新昆腔。
(4)传奇作家梁辰鱼利用改革后的新昆腔创作《浣纱记》,演出大获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