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基因概念的发展(科学史)
    
        
            | 实 验 | 结 论 | 
        
            | 摩尔根的果蝇实验 | 一条染色体上含有许多基因,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 | 
        
            | 比德尔和泰特姆链孢霉的实验 | 特定酶的产生由一个特定的基因负责,提出了“一基因一酶”说 | 
        
            | 艾弗里肺炎双球菌体外转化实验 | 基因的本质是DNA | 
        
            | 1953年,沃森和克里克提出的DNA双螺旋结构模型 | 人们对基因的认识发展到了分子水平,认为基因是DNA分子上的一段核苷酸序列,是遗传的功能单位,可编码一段肽链或编码一段RNA | 
        
            | 1961年雅各布和莫诺研究大肠杆菌乳糖代谢的调节机制 | 基因从功能上划分为:负责编码某种蛋白质的结构基因,以及负责调节其他基因功能的调节基因和起调控作用的启动子和操作子 | 
    
 
2.基因的现代含义
(1)真、原核生物基因编码序列的不同
原核生物的基因编码序列是连续的。真核生物的基因编码序列(外显子)是不连续的,而是被不编码的序列(内含子)隔开。
 
 
 
(2)比较两者的异同
    
        
            |   | 原核细胞的基因 | 真核细胞的基因 | 
        
            | 相同点 | ①都有编码区和非编码区; ②在非编码区都有调控遗传信息表达的核苷酸序列; ③在编码区上游均有与RNA聚合酶结合的位点 | 
        
            | 不同点 | ①编码区连续; ②无外显子和内含子之分; ③结构简单 | ①编码区间隔、不连续;②分为能编码蛋白质的外显子和不能编码蛋白质的内含子; ③结构复杂 | 
    
 
3.基因与脱氧核苷酸、DNA和染色体之间的关系图
【特别提醒】
(1)对于真核细胞来说,染色体是基因的主要载体;线粒体和叶绿体也是基因的载体。
(2)对于原核细胞来说,拟核中的DNA分子或者质粒DNA均是裸露的,并不与蛋白质一起构成染色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