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陕西省渭南市高三教学质量检测)垦殖指数是指一地区耕地面积占其土地总面积的比例,它是衡量一个地区土地资源开发利用程度的重要指标,通常以百分数表示。下表为世界及各地区耕地垦殖指数和人均占有耕地面积变化表。据此回答1~3题。
世界及各地区耕地垦殖指数和人均占有耕地面积变化表
    
        
            | 地区 | 垦殖指数(%) | 人均占有耕地面积(公顷/人) | 
        
            | 年份 | 1950年 | 2000年 | 1950年 | 2000年 | 
        
            | 亚洲 | 14.7 | 17.5 | 0.31 | 0.14 | 
        
            | 欧洲 | 31.3 | 28.8 | 0.38 | 0.27 | 
        
            | 北美洲 | 12.0 | 12.4 | 1.31 | 0.81 | 
        
            | 非洲 | 5.8 | 6.3 | 0.87 | 0.27 | 
        
            | 大洋洲 | 2.0 | 6.0 | 1.31 | 1.84 | 
        
            | 拉丁美洲 | 4.3 | 6.8 | 0.53 | 0.30 | 
        
            | 世界 | 9.7 | 11.0 | 0.51 | 0.26 | 
    
 
1.下列因素中对垦殖指数影响较大的是(  )
①地形 ②机械化程度 ③农垦历史 ④社会制度 ⑤气候特征
A.①②③             B.②③⑤
C.②④⑤                      D.①③⑤
2.相对于南美洲和大洋洲,北美洲的垦殖指数较高的原因是(  )
A.自然条件优越         B.农垦历史悠久 
C.机械化水平高        D.劳动力丰富
3.2000年与1950年相比,欧洲的垦殖指数明显下降。可能原因是(  )
A.全球农业发展快,农产品严重过剩
B.生产成本提高,农业严重萎缩
C.自然灾害频发,土地大量荒芜   
D.农业技术提高,农业人口减少
解析:第1题,机械化程度和社会制度对垦殖指数影响不大,垦殖指数较高的地区一般指地形相对平坦、气候温暖湿润、开发较早的地区。第2题,南美洲垦殖指数不高与其有大面积的热带雨林有关,大洋州的澳大利亚垦殖指数不高则与其中西部的干燥气候有关。第3题,欧洲有大面积的温带海洋性气候区,该气候冬暖夏凉,缺乏农作物成熟的高温期,因而该气候条件下农业生产的成本相对较高,受其影响,在20世纪后半期欧洲农垦比例下降,而畜牧业比例明显上升。
答案:1.D 2.A 3.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