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儒家不是不强调法律,儒家强调的是习惯法,就是君主与士人共治的法律。”材料中“习惯法”的含义是
A.以宗法血缘为依据的贵贱有序 B.以仁政为核心的政治理念
C.以君权神授为基础的理论体系 D.以理学为主导的官方哲学
2.王阳明批评理性主义“致知”的偏失,他强调人的尊贵品质在于他的“良知良能”,主张人应该从“致知”升华为“致良知”, 康德强调:不是上帝制造了像他自己一样自由、平等、博爱的人,而是信奉自由、平等、博爱的人需要一个上帝作为其信奉的理性依据,并且这个理性具有超人的上帝属性。在这里,王阳明和康德实际上都
A.反对上帝,自觉理性 B.强调博爱与平等
C.强调理在先气在后 D.认识自我的纯粹理性
3.魏晋时期,佛教成为豪门世族统治人民的精神工具,而代表中小地主阶级利益的思想 家从唯物主义观点展开了反对佛教唯心主义的斗争。隋唐时期佛教更加发展,而以韩愈为代表的中小地主学者举起了排佛的旗帜。材料表明
A.阶级斗争是推动思想进步的根本原因
B.思想领域的斗争是社会矛盾的反映
C.唯心主义思想一直占据官方统治地位
D.唯物与唯心之争推动社会思想发展
4.司马光在《涑水家书议》中说:“凡为人子者,毋得蓄私财。俸禄及田宅收入,尽归之父母,当用则请而用之,不敢私假(借),不敢私与。”限制子女经济权的目的是
A.维护嫡长子继承制 B.维护封建小农经济
C.教育子女勤俭持家 D.维护纲常伦理秩序